(李海峰报道)提到核辐射,大家想到的是核爆炸、核战争、核泄漏、核污染,核变异……
2019年4月23日,中国首例核辐射案受害者,宋学文因医治无效在老家吉林去世,他在下班的路上捡到一个类似BB机链的小玩意,结果他毁掉了自己的一生,而那个闪亮的小玩意正是放射性物质铱-192。
现在许多人从谈核色变到谈核医学色变,有些患者对医生开具的PET/CT检查单提出质疑,甚至抗拒。
关于核辐射有许多真假说法,今天,我们一一揭开核辐射的神秘面纱。
坐飞机对身体有辐射,是真的吗?
按照国家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来统计日常乘坐飞机旅行所接受的宇宙辐射,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乘客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是按照小时来计算的,与飞行时间有关,在天上待的时间越长,受到的辐射剂量也就越多。目前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报道,全世界核医学检查人均有效剂量的平均值约为0.031mSv。平时X射线检查一次是0.2mSv,航空飞行一般是每小时0.005mSv。
所以,是真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全年接受总辐射量<5mSv,飞行时间<1000个小时,还是安全的。
核学检查比其它检查辐射剂量大,是真的吗?
核医学PET/CT检查分为PET部分和CT部分,CT部分负责解剖成像,PET负责分子功能成像。检查辐射剂量也由PET放射药物剂量和CT剂量组成,PET放射药物剂量大致为3.16mSv~8.96mSv,平均值5.7±1.4mSv;而CT剂量范围大致1.62mSv~27.68mSv;平均值11.02±6.65mSv。PET有效剂量<X线钡灌肠剂量,<腹部和盆腔CT剂量,而一个正常人每年接受的自然环境辐射剂量大约在3mSv,如果在高原地区生活,或者经常飞行,随着宇宙射线的增加,这个数值还会再高一点。
所以,是假的。核学检查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是非常安全的。
接触核辐射就一定会致癌,是真的吗?
Hermann Muller在1946诺贝尔演讲中声称所有的辐射,无论剂量和剂量率有多低,都是有害的假说(linear no-threshold hypothesis,LNTH,被称为线性无阈假说)。Siegel博士及团队对这个说法进行了研究、整理、总结,用数据来说话,最后得出结论:①暴露于医疗辐射下不会增加人们患癌症的风险;②“所有剂量水平的辐射都是有害的”假设不成立;③证据表明低剂量辐射下患癌风险是下降,而不是增加,在放射成像剂量下罹患癌症的几率是下降的而不是增加;④因此我们不应该对低剂量辐射产生恐惧!
我们应该消除公众对暴露于低剂量辐射的恐惧,从放射诊断科医生和核医学医生开始,必须对医疗工作者适当再教育,使公众得到信任的有效信息。其实,检查时剂量不足导致的误诊,及由于恐惧而不去做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所带来延误诊断等实际风险,才应该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所以,是假的。人类接触核辐射是不会致癌的。
不能接触核医学检查患者,是真的吗?
有关文献表明,以患者注射药物1.5小时后对不同距离或时间进行统计,患者通常1.5小时后回病房,陪同人员距离2米时,陪10分钟有效剂量仅仅为1μSv(1Sv=1000mSv=1000000μSv)。而成人如达到国家安全标准5mSv需要条件:1米距离和1500个PET检查者呆10分钟,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夸张的假设。按照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辐射标准,将放射性辐射分为三类,但医疗照射中无剂量限值要求,只有有剂量指导水平和剂量约束。
在核医学检查过程中,注射剂量在合理范围内越大,得到灵敏度和分辨率越高,CT扫描能量越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越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辐射剂量越大。相向,如果注射剂量太低或者CT扫描能量太低影响了图像质量,甚至干扰了医生的正确判断,对患者造成的损失是更大的。那么,我们到底是需要好的图像质量或者是低的辐射剂量?这就需要技师、医师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在确保图像质量和诊断正确性的前提下,让患者接受最小辐射剂量,得到最大获益。
所以,是假的。做核医学检查的患者是可以接触的。
吃香蕉也会有辐射,是真的吗?
为什么说吃香蕉会有辐射呢?这就要提到钾了,香蕉是公认的钾含量较多的水果之一,大部分的钾对人体都是有益的,但是有很少量的钾是有放射性的钾-40。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因为它们的含量甚微,所以都是对人体无害的。拍摄一张胸片的辐射剂量大约是0.02msv。
科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香蕉等效剂量”,是用吃了多少根香蕉来衡量所受到的辐射量。所以拍一张胸片的剂量相当于一口气吃了200根香蕉所受到的辐射。
所以,是真的。但香蕉还是可以放心吃,这点剂量并不会造成什么危险,不要担心。
总之,要客观去评价,了解PET/CT检查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作为分子影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肿瘤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研判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病人的获益也是显著的。
我们要不信谣言,了解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