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备份 -> 随笔故事 -> 正文

旧站栏目备份

心海方舟,上一代人的长征

发布日期:2022-04-06 16:21:18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崔新芸报道)近日,上海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援沪医疗队不远万里,从全国各地奔赴上海支援抗疫,他们不辞辛苦、不惧疫情、冲锋在前,只为帮助上海民众早日摆脱疫情的困扰。江西省肿瘤医院也积极投身其中,选派41名医护人员带着全院职工的关心尽锐出战。不经意中,在医院退休职工群一张老照片、一段文字吸引了我,原来是我院赴上海抗疫的照片勾起了已退休职工杨显文老师46年前奔赴唐山抗震救灾的往事。平铺叙事的还原了当时的点点滴滴,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带给了我无比的震撼和感动。

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不变的是我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永葆初心的担当。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信仰和传承,才有了我们祖国的盛世繁荣。

以下是杨显文老师的记录:

心海方舟,唐山地震救灾片段

人生中有很多回忆总是静静地藏在脑海里,一个偶然的触碰,它就会蹦哒蹦哒出来……记得46年前,即1976年7月27日深夜,我的名字荡漾在江西麻纺厂宿舍的上空,邻居被唤醒了,敲门叫醒我妈,说有人叫你女儿名字很久啦!我起身出门,见我院医务科长魏碧英,还有团委书记刘德忠,好生奇怪?她们告诉我,明早去医院执行任务,带上几件换洗衣服。第二天清晨,我背上军用书包早早到医院,三十多人聚集在护理部,有医护、后勤人员,精神病院马振时书记担任领队,那时我傻傻的、懵懵懂懂也没多想,到了南昌火车站,有敲啰打鼓的,我看都没看,也不知是为我们大伙送行的。车箱里除了我们,空空荡荡,列车飞样奔驰,轰隆隆、轰隆隆、一声连着一声,问后才知车往北开,什么意思?我纳闷……一晃到了天津火车站,伸出头来才发现房子怎么倒了一片?不禁惊诧茫然……

这时领导才发话:唐山发生了特大地震,我们是江西唯一赴唐山的专列,参加抢救与护送。喔!这时大家才愰然大悟。过了天津站后,火车速度猛然放慢,晃晃悠悠,我见到北京永定门车站,看着高高跳水台,想起半年前在这里举行全国游泳比赛,我还在这儿当过保健医生呢,现在我又回来了……正入梦境,突然听见窗外有人叫道:“这是我们江西的火车!”抬头一看,是解放军工程兵向我们招手,原来的铁轨都成"麻花辫",工程兵正抢修铁路,边铺铁轨,我们列车边运行,我们也激动的相互握手,顿时我们又高兴起来。火车向前爬行,嘣嘣着响,不时震得人都站不稳,连上厕所都解不开裤子,就像要翻车似的,心惊的我坐在窗口看见外面电线杆就像钟摆180度来回晃动……我好奇指着它叫同伴看,见同伴脸都变色,再不敢开言,卧铺车厢里又闷又热,躺在卧铺上像萝卜滚来滚去睡不着,同伴一夜通宵未眠坐在窗前。

也不知又走了多久,慢慢的空气中弥漫着恶腥臭味,天气凉了起来,我捏着鼻子,把卧铺上浴巾裹在身上。到唐山时下着细雨,到处残墙断壁,梁歪房塌,裂沟交错,满目疮痍,列车终于停下,空旷地上躺满了受伤的人群,解放军、医护人员穿梭不停在与时间赛跑,和死神较量。

我们开始救护病人然后抬上专列,骨折的坐二人座,重伤、腰椎有损伤、需抢救的躺在三人座上,吃喝拉撒,救治护理全在车上,医护人员3人一车厢、8小时一班倒,白天一人哪能忙过来,同事都相互支持加班加点。截瘫病人拉不出屎憋得嗷嗷乱叫,拉不出尿的胀得从椅子上滚了下去,伤口流着脓水,爬着的蛆虫在腐肉钻来钻去,看着叫人肉麻,小朋友叫喊要找妈妈,老人要见自己的孩子,哭声、叫声、呐喊声连成一片……,也不时传来互相劝慰声……见病人的渴望的眼神,累得我站不住也要面带微笑挺住!挺住!那时全国人民就像一家人,一家亲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到一站慰问品源源不断送来,盛情使病人激动得哭泣,我也跟着掉泪,我们将病人送常州、西安、郑州等指定医院后又得赶回唐山,就这样来回五、六次。在专列车上我们身上汗水从未干过,没洗过一次澡,也没蔬菜吃,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但也从没害怕过!只是一心想救护病人,做好工作!全队三十多人,有两鬓斑白老教授,有德高望重主任,有技能超群的医护……大家个个尽职尽责,都是好样的!

直到毛主席逝世(1976年9月9日)前,我们才赶回南昌。没有鲜花,没有誉耀,没有金钱,三十人中只评了我和另二位同事三人先进,其它同事连奖状纸都没得到,更别说什么提拔、晋升,他们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坚守岗位,默默工作,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医务人员。我记得车长叫刘华林,我们还得感谢技术过硬的列车司机,也感谢南昌铁路局的工作人员默默陪伴、支持我们的唐山地震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