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意 罗念平报道)她做事情努力而执着,待人热情而温柔,从南昌核酸采样队再到援沪医疗队,她用自己小小的身躯为我们遮风挡雨,带领我们在“枪林弹雨”的疫线奋力前进,最大限度的保障我们的安全。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保障我们35个队员安全的回家,就是最大的成功。”她就是江西省肿瘤医院援沪医疗队护理组的领队——王杏英护士长。身高158cm体重45kg的她,是我们队伍里看起来最弱小的一个,但别看她个子小,却有着大大的担当。从南昌到上海,我们对她已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有她在,我们便有安全感,她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够鼓舞队员士气。
主动报名,带队援沪
4月2日,接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命令,需紧急抽调医护人员驰援上海。江西省肿瘤医院闻令而动,迅速部署,向全院医护人员发出集结令。还在酒店休整的王杏英看到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并被选派为医院护理组领队,与总领队周业琳带领医院41名抗疫尖兵出征。
她的爱人和女儿前来为她送行。从南昌全员核酸采样起,王杏英就一直在外作战,已经有20余天未回家了,想到还未重逢就又要分别,小姑娘忍不住不停地抹眼泪。王杏英一边安慰女儿,一边也红了眼圈。尽管她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女儿,但是想到医院交给她的任务,她必须要带着35名护理抗疫尖兵们平安回来,她没有丝毫犹豫,强忍泪水故作轻松安抚孩子情绪,与家人依依惜别后,毅然踏上了前往上海的高铁。
方舱先锋,深入前沿
4月6日晚,经过严格的防护培训与各项准备工作后,王杏英作为第一批先锋人员之一进入方舱医院。她将舱内环境拍下来,并整理成文字,帮助我们尽快熟悉舱内情况。作为前哨兵,她为我们踏出了第一步,亲自体验进舱出舱的全套流程,提前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确保整个过程防护的安全性。
出舱后,她又不顾疲惫身躯,与接班人员详细告知舱内各类事项,缓解我们首次入舱的担忧。嘱咐我们在里面一定要做好防护,有任何不适及时与同班人员交接,迅速出舱调整,保护自己安全是第一位。听了她的嘱托,我们些许紧张的心情立刻得到了放松,对进舱的工作也充满信心。
全勤上岗,全程无休
作为领队,她一直在积极协调各项物资调配事宜,尽管她的工作地点在舱外库房,但她每天上班时间最长,从早上八点出门一直到晚上六点而归,穿上隔离衣,一站就是一整天。回到酒店后,作为护理组队长还需参加江西二队的组长会议,会议经常一开就是两个小时。从我们进驻方舱医院以来,她每天都忙碌于舱内外的工作配合,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为我们舱内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不同于我们的舱内人员轮班工作制,她每天都要跟着早班出发前往方舱医院,再跟着晚班回到驻地酒店。我们接管方舱医院多少天,她就这样工作了多少天。没有休息,不知疲倦。
6S管理,提高效率
为了提高舱内队员的工作效率,她时不时还会换上防护服,进入舱内,将6S理念带到方舱医院。整理舱内库房,高高的货架和她小小的身躯形成强烈的对比,她将原本杂乱无序的库房按生活用品、食品以及整箱的药品归类放置。库房在她的整理下变得焕然一新,我们再也不必为了找东西而犯愁了。整理完库房她又开始整理2个护士站,利用现有的条件,做好标识,把舱内各种物品、药品都按照使用频率规范整理放置,便于队员根据需要随时取用。
大难面前显担当,见真情!面对疫情,她奋战一线,小小的身躯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她总是默默的奉献着自己,平常时经常关心队员们的吃穿住行及心理状态,天冷了,提醒大家穿衣,天热了,告知大家注意防暑降温。只要看到她在,我们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特别安心,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我们相信,在省援沪医疗队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周业琳领队、王杏英护士长带领下,一定能够早日圆满完成援沪抗疫任务,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