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媛报道)6月24日,江西省肿瘤医院消化肿瘤一病区来了位很特别的病人引起了我的关注。
这是位四十来岁,戴着一副眼镜的大姐,她的特殊并不是来源于她的外貌奇特,而是她有听力障碍,正常人的听力分贝是0-25分贝,而她需要达到100分贝以上,几乎是完全失聪。听她妈妈说,她可以通过分辨唇型、写字以及手语进行沟通。而这几天她的护理治疗主要由我负责分管。对于我来说,我与她正常语言的沟通是存在障碍的,由于工作性质,避免做治疗被污染,我必须带着口罩,所以我与她展开了“纸质版”的交流。每天不管是在病房打针做治疗、或者是换药、以及是在护士站,我都会准备好一个小本子,拿起笔:“大姐,打针咯,把您的手腕带给我看看”“今天有七瓶药水打”“今天需要打屁股针”“现在打的是护肝的药”“今天点滴打完了,明天也没有抽血检查”……这些简单易懂的文字成了我与她最通俗易懂的交流形式。
然而这小小的行为却深深的打动了她,在6月28日,一次满意度调查问卷,她竖起来大拇指,称道:刘护士是第一个能给我用写字方式来与我交流打针换药的护士,我给她点赞!
俗话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然人的身体和精神也是平等的。对于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在遇到同样的事或者是同样的人我们都有义务去履行我们应尽的职责,去平等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