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江西省肿瘤医院淋巴二病区,一位家属正守在移植病房门口,喜悦的等待他的妻子顺利出仓。
张某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一年前在外院治疗,病情反复发热,于是慕名来到江西省肿瘤医院。李午平主任收治后,开展了病理检查并进行了全面评估,综合患者情况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并于今年5月8日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医护人员给予精心治疗和护理,张某移植过程非常顺利,血象恢复迅速,达到出仓标准,提示移植成功。
什么是自体干细胞移植呢?自体干细胞移植分为哪几个步骤呢?入仓后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李午平主任介绍,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指患者接受超大剂量化疗预处理后,将自体造血干细胞输注到体内,重建起正常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一种治疗方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风险比传统化疗大,但比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小。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骨髓比作稻田,把正常的干细胞比喻为幼苗,肿瘤细胞比喻为杂草,超大剂量化疗相当于除草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除草剂清除杂草,清除杂草时,同时也清除了稻田里的幼苗,因此,我们在清除杂草后需要重新播种幼苗,这个过程就称为自体干细胞移植。”李午平主任说。
自体干细胞移植分为动员→采集→预处理→回输几个步骤。目前,常用的动员策略是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常被称为“升白针”) ,再通过一种叫做“血液成分单采”的方法从血液中采集自体干细胞并冻存。预处理(超大剂量化疗)过后,我们把提前冻存好的自体干细胞重新回输到体内(播种幼苗),移植后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不断增殖分化(幼苗茁壮成长),血象逐渐恢复,重新建立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因为干细胞来源于患者自己,不会有排斥反应,这是自体干细胞移植的优点。
移植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预防感染,仓内的生活一人一室,独立房间,在移植室内所用枕套、床单被套及病人衣服都是经过高压灭菌后送入室内供病人使用,病人的食物在家煮熟,送入层流室后需再经微波炉高温加热后再送给病人食用。在整个移植过程中,病人沟通方式是通过探视电话与外界沟通、不得随意走出自己房间,直到指标允许出层流室为止。
回输到体内的干细胞迁移到骨髓并开始产生新的血细胞,即称为植入成功。植入成功后患者可以出仓回家,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一般需要3-6个月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