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旧站栏目备份

江西省肿瘤医院急诊科开展犬伤救治工作

发布日期:2022-06-29 15:42:25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朱丽娜报道)江西省肿瘤医院急诊科针对动物咬伤抓伤方面设立了工作小组,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在科内建立专门的犬伤冲洗室和疫苗接种室,提供24小时安全、高效、科学、专业的诊疗服务,全力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狂躁、恐惧不安、怕光怕水、怕风、流涎和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全球每年因狂犬病死亡人数约59000人,平均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于狂犬病。我国是狂犬病高风险地区,狂犬病一直位于法定传染病死亡人数的前三位。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而暴露及时、规范的处理基本可以做到100%预防。

规范处置伤口的重要性

动物致伤后,规范合理冲洗伤口是动物致伤处理及狂犬病预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国家批准的专业设备、专业的冲洗液对伤口进行彻底冲洗:

1.使用大量清水长时间(至少15分钟)冲洗,可降低伤口内狂犬病毒数量,降低发病率;

2.冲洗时加用弱碱性冲洗液或使用国家批准的专业冲洗液,更加容易灭活伤口内的狂犬病病毒,降低伤口内狂犬病病毒致病率;

3.冲洗还能够降低伤口局部其他细菌数量(动物致伤伤口为多种混合菌感染),减少感染,同时降低患破伤风的风险;

4.大量流动水冲洗可去除伤口可能存在的污物(动物毛发、食物残渣等),减少感染。

除冲洗外,狂犬病预防规范处置还包括使用合格疫苗并按时间要求完成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根据情况需要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两个方法。也因此“伤口冲洗清创、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狂犬病疫苗”被称为预防狂犬病的“黄金三原则”

伤口局部组织水肿原因及处理

动物致伤后要求局部冲洗至少15分钟,伤口周围出现水肿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一般1天左右可消失;动物咬伤抓伤对伤口周围组织的挤压、挫伤等会导致周围组织肿胀,一般3至5天消失,或更长;若冲洗后第二天伤口周围组织红肿伴随疼痛,提示组织感染可能,请及时就医,必要时配合抗生素治疗;感染是细菌造成的与冲洗无关,冲洗是降低细菌含量、降低感染概率的重要手段。

长时间冲洗伤口可能会引起有水肿,是正常现象,跟是否使用专业冲洗器无关,水龙头冲洗也会出现。冲洗时力量不要太大,冲洗时间不要过长,达到国家规范要求即可。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后应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不得抓、挠接种部位,24小时内不能洗澡,不能冲洗接种部位。接种者接种疫苗后无需忌口,但建议避免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及皮成类固醇激素。

狂犬病病死率高,因此狂犬病疫苗接种没有禁忌症。现代细胞疫苗质量高,安全性好,对于特殊群体同样可以接种狂犬病疫苗,包括:妊娠期妇女、婴幼儿、老年人等。如哺乳期妇女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可继续进行哺乳,不会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与处理

现代细胞培养疫苗质量非常好。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很低,个别人接种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疼痛、红肿、硬结等)、皮疹和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少数人还可能出现发热、头疼反应,一般情况下均可自行消退,严重者给予对症治疗。

极个别的还会出现罕见的变态反应,发生过敏性休克,需抢救。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建议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更换不同细胞基质的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免疫接种。

温馨提示:

在此呼吁广大市民:狗、猫、蝙蝠、狐狸等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被动物抓伤咬伤后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特别是皮肤上留有牙印痕迹时切勿麻痹大意,可能有肉眼难以察觉的皮肤损伤,狂犬病病毒可能顺着牙印侵入人体,需24小时内及时送医治疗,并对被咬伤部位进行规范处置,从而避免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