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旧站栏目备份

第三届乳腺癌赣江论坛学术交流会圆满成功

发布日期:2018-07-11 19:20:26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彭雪梅报道)七月,是一个缤纷的季节,又是一个热情奔放的季节。7月7日,由江西省抗癌协会、江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乳腺癌赣江论坛护理学术交流会在南昌召开。云集了数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大咖、一百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

会议伊始,江西省护理学会理事长毛美琪及江西省肿瘤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徐宝兰先后上台致辞,对到场的专家学者及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徐宝兰讲到,江西省肿瘤医院一直努力践行肿瘤人文精神,作为东道主,愿与全国护理同仁一起,为推动肿瘤护理的持续发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努力奋斗。

两天的学术盛宴,八场专家讲座,两场现场实操模拟培训,无数精彩的瞬间。在这里,学员把所思、所想、所得真诚的与大家分享,共同搭建一座“心”的知识桥梁。

在淋巴水肿专场上, 江西省肿瘤医院乳腺诊疗中心贺文兴医师介绍了淋巴水肿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全面的理论知识授课,让学员们对淋巴水肿的各个阶段的临床症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减少并发症,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报道,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在10%-30%左右,手术+放疗后淋巴水肿发生率在44%左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 江西省肿瘤医院乳腺诊疗中心主管护师、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丁志娟老师通过个案的形式,展示了淋巴水肿(CDT)规范化治疗方案、时间及禁忌症,为学员们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讲解。通过机械压力改善局部微循环,以达到降低并阻止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改善病情发展、促进淋巴液回流的目的。通过皮肤护理,徒手淋巴引流、弹力绷带包扎、自我功能锻炼,即CDT四大支柱对淋巴水肿的治疗干预,取得较好效果。让学员们对淋巴水肿有了新的认识。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丽娟护士长全面剖析了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分期及临床表现。淋巴水肿重在以预防为主,术后规范化的手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的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在静脉输液港(PORT)专场,北京医院卫生经济研究会研究员陶立波教授通过大量的对比数据与调查研究显示:PORT与PICC不良事件成本计算:PORT的感染、堵管、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96%、2.05%、1.11% ,PICC分别为8.24%、7.28%、2.71%。PORT成本要明显低于PICC。从研究成果来看,由于PORT价格较高,因此直接购买使用的成本高于PICC。但由于PICC的更换、维护、不良事件、生产力损伤、生命质量损失等方面的负担要明显高于PORT,且随着静脉给药的时间延长,PORT的经济性会显得更明显。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袁玲护士长介绍了腔内心电图定位原理、上臂输液港置入技术及操作手术视频。腔内心电图引导技术分为:金属导丝技术及盐水柱技术。并通过比较两组显示:盐水柱腔内心电图引导技术有助于提高导管尖端定位精准率,降低患者置管并发症。从理论再到实践,袁玲护士长做了详细的讲解,让学员们收获颇多。

江西省肿瘤医院乳腺诊疗中心主治医生唐牧介绍了经颈内静脉输液港植入术。从病人的选择、术前评估、术前准备、超声下动静脉鉴别、穿刺技术及制作囊袋、隧道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临床的一线工作者对静脉输液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江西省肿瘤医院乳腺诊疗中心主任护师石岚分享了植入式输液港的并发症及处理。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升高,良好的静脉治疗通路的建立十分必要,生活水平的提高,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接受率增加。石岚老师从植入式输液港的并发症分类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详细讲解。课后学员们踊跃提问,将自己平常在工作的遇到的问题向石岚老师请教,石岚老师现场为学员们答疑解惑。

丰富精彩的课程结束后,现场进行了实操模拟培训,由江西省肿瘤医院乳腺诊疗中心护师邵娟老师和江西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护师张玉婷老师现场为学员们演示了《手法淋巴引流+低弹力绷带包扎综合治疗淋巴水肿》的实操培训。在实操培训过程中,老师们一边演示,一边详细的为学员们进行讲解,两位老师都强调了手法引流术及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及要点。最后,江西省肿瘤医院乳腺诊疗中心主管护师付琴老师现场为学员们演示了《输液静脉港维护介绍》

持续两天的会议瞬间即逝,但干货满满的会议内容,让学员们受益良多,她们发自内心的在微信群里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留下感恩、感动的话语。同时期待下一届会议能给带来更新的、更前沿的内容,为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