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旧站栏目备份

新药新技术,雨后见彩虹

发布日期:2020-04-02 16:32:51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易昆报道)2020年3月27日17时30分,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血液肿瘤科一区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外一片欢呼声。历时10个小时,2位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先后成功采集到足够造血干细胞。标志着淋巴血液肿瘤科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取得了新突破。

身患淋巴瘤,两年两次复发

完成第二次采集干细胞的陈女士心情显得非常激动,此刻已是泪流满面。一年前,她曾尝试采集造血干细胞,但因自身身体机能差,即使医务人员想尽一切办法,三天时间仍未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无法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这一年来,她忍受病痛,淋巴瘤疾病反复复发,折磨着她,2019年接受10余次化疗,但还是无法有效控制病情。今年2月,疾病再次复发,这是她2年内第二次复发,再次来到淋巴血液肿瘤科求治,她恳求医生帮助她摆脱淋巴瘤的纠缠。

此时,科主任双跃荣、主治医师易昆及医护团队,经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充分讨论认为,陈女士与另一位需要采集干细胞患者洪先生体重相当,如果2人一起合用新药普乐沙福,都可以使用到足够用药剂量。同时,恰逢科室通过国家肿瘤疑难病症能力提升工程引进的德国进口血细胞分离机已经投入使用,具有高效的干细胞分离能力,采集效率达到95%,采集时间缩短近3小时。有了新药和新采集技术,2位患者完全有可能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

“双蛋黄”计划,确保万无一失

双跃荣、易昆召集淋巴一病区掌握新血细胞分离机技术的杨桂梅、邓柯、陈婷婷3人护理团队会,论证及部署“双黄蛋”计划。一致认为,虽然目前文献没有报道这种新方法,但只要周密设计好时间点,把控好每个细节,完全有可能“双黄蛋”落地。

医护团队把每个步骤细化再细化,把每个时间点精准再精准。制定详细计划后,双跃荣主任亲自带领团队分别与2位患者及家属反复、细致沟通,表示绝对信任医护团队的严谨计划及医疗技术,全力配合“双黄蛋”计划。

同天2人采集,干细胞数超标准2-3倍

一切准备就序后,3月24日始,实施历时5天的“双黄蛋”干细胞采集。医、护、患三方配合默契。

3月27日6时30分,护理团队核心成员邓柯、陈婷婷调试好血细胞分离机,完成洪先生外周血细胞检测及静脉采集干细胞置管。7时始,采集洪先生造血干细胞,分离机飞速运转,采集过程非常顺利,全程无卡顿。11时50分,顺利完成采集造血干细胞。

此时,医护团队顾不上午餐,因为他们知道,标本中造血干细胞不能在室温下耐受过长时间,须马上与干细胞保存液混合并迅速在-80摄氏度冰箱冻存,才能最大限度保存干细胞活力。邓柯、陈婷婷顾不及午餐,迅速将患者安全脱离血细胞分离机,安置在病床上,即刻将采集的干细胞送化验室检验。检验科金国兵医师立即检验,并报告检验数据,报告显示:干细胞数量超出标准三倍。患者及家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护理团队得到数据后,快速将采集的干细胞与细胞保存液混匀放置-80摄氏度冰箱冻存保存。

13时,陈女士步入干细胞采集室,但她仍然犹豫不决,因为1年前她经历了一次采干失败,非常担心此次再度失败。邓柯、陈婷婷耐心疏导陈女士鼓起勇气、坚定信心、共同努力。13时10分,陈女士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17时,顺利完成采集。检验数据显示干细胞数量超出标准近二倍。当易昆将检验数据告知陈女士及家属时,她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去年经历三天采集没有成功,今天在新药及新技术方法支持下,仅仅一天时间,竟然采集到超出标准近两倍的干细胞。

夕阳撒在医护人员的白大褂上,满是温暖的味道。此时,他们才感到饥肠辘辘,忙碌紧张、全身投入,竟然忘记了未食午餐的饥饿。这就是淋巴血液肿瘤科的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