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报道)六旬聋哑患者熊大叔,因体检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慕名来到江西省肿瘤医院胸外二病区,寻求吴九发主任进行手术治疗。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吴主任团队为熊大叔在全麻下实施了胸腔镜右下肺叶部分切除术。手术前后的沟通障碍,成为熊大叔康复路上的无形屏障。然而,胸外二病区的医护团队以无限的耐心与智慧,无声地打破了这道屏障,演绎了一段超越语言的生命守护。
熊大叔仅读过两年书,术后监护室的复杂指令与关键护理——从管道管理到咳嗽排痰——每一项对他而言都是严峻考验。监护室责任护士深知,常规的口头宣教在此刻全然失效,每一根引流管、每一次呼吸训练都可能因沟通不畅影响康复进程。
面对家属最初的忧虑,护理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将沟通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责任护士亲身示范咳嗽动作,再轻柔协助患者感受发力;通过清晰的手势反复“讲述”每根管道的用途与注意事项;
借助纸笔,将关键护理要点凝练成寥寥数字或简单图示,如“咳”、“吸”、“别动”。熊大叔每一次成功咳痰后,责任护士真诚竖起的大拇指,这无声的肯定,成了熊大叔康复路上最温暖的动力。
在医、护、患、家属的紧密协作下,术后仅四天,胸腔闭式引流管顺利拔除。患者病情平稳,观察几日即可出院。家属紧握医护人员的手,感慨万千:“本以为沟通是天大的难题,没想到你们这样用心、这样有办法!是你们的耐心,让他好得这么快!”
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术后护理,更是一堂关于沟通的深刻实践课。在医疗照护领域,语言从来不是唯一的桥梁,当真诚的关怀与专业的智慧相遇,即使面对无声的世界,我们依然能精准传递守护的力量,让信任的光芒照亮每一条康复之路。这份跨越障碍的理解与共情,正是医院人文关怀精神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