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报道)“护士,你说我睡了四天?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就感觉做了个长长的梦。”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胸外二病区监护室,刚能顺畅说话的66岁李大叔拉着责任护士的手满脸不可思议。这句感慨的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术后保卫战,更是医护人员四天四夜不眠不休的坚守与努力。
李大叔因“进食梗阻”就医,被确诊为食管癌,慕名找到省肿瘤医院胸外二病区何枝生主任,完善相关检查后,接受了“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手术虽然顺利完成,但巨大的手术创伤让术后康复之路布满荆棘——李大叔术后生命体征不平稳、血压偏低、心率呼吸过快,无法脱离呼吸机支持,只能带着气管插管在监护室接受严密治疗。
术后第二天,新的危机突然降临。李大叔的腹部像鼓一样胀了起来,还呕出大量胃液,床旁急诊彩超提示,他出现了肠管严重胀气的麻痹性肠梗阻迹象。这不仅让他极度不适,更使抬高的膈肌压迫肺部,严重影响了呼吸功能,成为脱离呼吸机最大的“拦路虎”。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医疗团队迅速反应,制定了全面且精准的处理方案:一是药物刺激肠道,肌注胃复安以促进胃动力,肌注新斯的明以兴奋肠道平滑肌,唤醒“沉睡”的肠神经;二是物理通气进行肛管排气,直接有效地缓解肠道压力;三是润滑通便,通过预留的肠内营养管注入石蜡油,润滑肠道,软化内容物,为后续排便通气做好准备。
护理团队严格遵医嘱执行每一项操作,同时展开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护理:无数次为李大叔翻身、拍背,定时测量腹围,仔细倾听肠鸣音变化,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每一个治疗环节都精准落地。
两天的不懈努力终见成效。术后第四天,李大叔的腹胀终于明显缓解,肠鸣音逐渐恢复。更令人振奋的是,他的呼吸循环功能趋于稳定,成功脱离呼吸机,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当他顺利说出第一句话时,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都感到无比欣慰。
拔管后,责任护士第一时间来到床边开展健康宣教。“李大叔,您已经勇敢地闯关了四天”,当护士将四天来的救治情况告知时,李大叔脸上满是惊讶和迷茫。医护人员耐心地向他还原了这四天的救治过程:从抗感染、升血压、营养支持,到全力应对肠梗阻的“排气战斗”,每一个细节都娓娓道来。听着医护人员的讲述,李大叔的表情从惊讶转为理解,最终化为浓浓的感激。
后续治疗中,在医护人员的精准诊疗与悉心护理下,加上李大叔自身的坚强意志与积极配合,他的身体一天天好转。“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努力,把我照顾得这么周到,你们真是了不起!” 康复过程中,李大叔多次向医护团队表达感谢。
李大叔的成功救治,不仅展示了高端机器人手术技术,更是术后重症监护、精准处理并发症和优质护理服务多学科协作的典范。这生动地说明:医学不仅是冰冷的科技,更是医护人员温暖且永不放弃的守护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