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文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23年献血近8000毫升!这位医生的“热血故事”,藏着医护群体的温柔底色

发布日期:2025-09-08 16:18:22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余婷报道)在江西省肿瘤医院的病房走廊,苏永峰大夫总是步履匆匆地穿梭在患者之间,头发梳得整齐,显得比实际年纪年轻许多。若不是今年那本“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证书在科室传开,不少同事还不知道,这位日常爱跟大家开玩笑的大夫,还藏着一段坚持了23多年的“热血故事”。

故事要从苏永峰读医学院时说起。那时他还是个对“医者仁心”一知半解的青葱少年,第一次在校园献血车外犹豫半天,最终还是跟着同学撸了袖子——“当时就觉得,我们以后要救死扶伤,现在能让自己的血帮到别人,也是件实在事”。

这一献,就成了20多年的习惯。从医学院的课堂到医院的诊室,他几乎每年都要走进献血车,有时甚至是在值完夜班后抽时间去。从青葱少年到中年医生,苏大夫的献血证已经攒了厚厚一摞。23年来累计献血量近8000毫升,相当于将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更换了近两次。今年,他荣获江西省血液中心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这份荣誉背后,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奉献。

有人跟他打趣:“外面总有人说献血伤身体,你这献了20多年,怎么头发还这么浓密?”苏大夫听了总笑着拍胸脯:“你看我每天坐诊、值晚班,体力一点不输小伙子。真要是伤身体,我这‘老本行’都没法干喽!”玩笑背后,是他用23年的亲身经历,悄悄打破着关于献血的误解。岁月似乎格外眷顾这位爱心医者,不仅没有带走他的朝气,反而赋予了他更多的从容与温暖。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坚持并非为了证明什么。他的坚持,是医护群体的缩影。在医院,许多同事默默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作为医护,他们比常人更了解血液对患者的重要性,深知一袋血可能就是生的希望。他们也清楚,健康人献血在严格筛查和规范操作下无害,还能为临床用血搭建“生命线”。“我们医院有许多患者需要输血治疗,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血液的珍贵。”苏大夫说。

23年,近8000毫升,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人最朴素的善良和最坚定的信念。从医学院初次尝试,到如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献血已融入苏大夫的生命轨迹。输血管连接的不仅是血袋,更是一颗医者仁心与无数亟待救助的生命。对他而言,每年献血已成为像换灯泡、浇花一样的日常小事,却蕴含着最朴素的心意——医者的仁心,不仅在诊室,也在挽起袖子的那一刻。

“我想我还会坚持下去。”苏大夫用23年的坚持告诉我们:善良不必惊天动地,把一件温暖的小事做久了,就成了最动人的模样。这份在岁月里不变的爱心,或许就是他眼里有光、身上有劲儿的最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