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选择了扶贫,注定要风雨兼程,我们身上便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就要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走进群众、贴近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是江西省肿瘤医院驻村工作队刚刚接到扶贫任务的初心和使命,他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18年10月16日,赣州市宁都县肖田乡柏树村村部住进了3位“不速之客”,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孙啟、常驻队员王伟、杨新星,他们是江西省肿瘤医院选派到村里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从那天开始,他们组成了“扶贫三人组”,从省城南昌来到赣州最北部的偏远小山村,这一驻就是近两年。他们访遍了村里每一户家庭,时刻把村民的疾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情实意为他们解决难题、宣传政策,助力全村脱贫奔小康。
柏树村是“十三五”贫困村,位于肖田乡东部,距离圩镇2公里,辖6个自然村、8个村小组,在册人口267户1025人。全村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4.38亩、林地面积22500亩,人均耕地面积1.76亩。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薄弱,依靠光伏发电、土地增减挂等。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95人。
初到柏树村,驻村工作队面对全新工作环境、工作领域,为了能够迅速全面掌握全村村情、贫困户户情,他们白天上户家访,深入了解贫困户家庭人员情况、收入情况、健康状况、教育状况,享受产业扶贫政策、低保户相关政策情况等;晚上主动学习扶贫政策及习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并积极向贫困户宣传党的扶贫好政策、同他们话家常、聊生活、发放工作队名片,提高了驻村工作队的知晓率也融洽了干群关系。如贫困户不在家,他们反复上门或者电话联系;为不影响贫困户劳作,他们经常到田间地头或者夜访贫困户。为了准确掌握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驻村工作队每日记录工作日志,记录每日扶贫工作的点滴和感受。通过他们的努力,驻村工作队访遍了所有村小组和贫困户家庭。
一、点滴关爱办实事。
夜访贫困户时,驻村工作队发现很多家庭都使用白炽灯,不仅灯光昏暗而且不节能。于是,第一书记孙啟立刻向医院申购了100套价值3000多元的第三代LED节能灯、灯头。为了能够使农户家庭变得更明亮、更节能,孙啟主动向医院总务科水电工学习电路知识,当起了“临时电工”,帮助贫困户家庭安装。在安装过程中,他还发现很多农户家庭线路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单位身为保卫科负责人的他,职业的敏感度让他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联系医院国天物业公司来到柏树村,免费为居住土坯房农户和村组祠堂更换老旧电线线路。这次“光明行动”也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日常走访农户时,驻村工作队发现很多留守老人人工锯柴、费时费力,于是再次向医院申购价值1500余元油锯,经常帮助老百姓锯柴。作为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书记和队长,孙啟经常对2位队员说:“我们虽然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但细节之处彰显真情。我们要把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群众所需所想就是驻村干部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真情帮扶暖人心。
“你能帮我看下这个检查报告吗?”“请问这个药怎么吃?”“我最近感觉有点头晕有点不舒服。”……村民得知村部来了3位江西省肿瘤医院驻村工作队员,在日常上户走访过程中,总会遇见很多贫困户寻医问药。为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城专家诊疗。驻村工作队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聚焦健康扶贫、精准发力,先后5次为村民免费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免费对全村59名妇女和儿童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投入检查费用1万余元;开通诊疗绿色通道,先后帮助4名肿瘤患者,并亲自接送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31名农户收集材料并办理了慢性病卡;队员王伟主动承担1名贫困户父亲特大伤口换药,并向医院申请1000余元换药耗材免费赠送给贫困户;队员杨新星亲自为结对帮扶贫困户,赴南昌大学某附属医院复印病案资料办理慢性病。
“叮咚叮咚……”,此刻已是凌晨12:00,已然入睡的常驻队员王伟被手机吵醒。睡眼朦胧的他打开手机一看,是聋哑贫困户肖经民发来的微信视频通话。那是2019年夏季的深夜,接到这个突然的微信视频,让王伟很警觉,接通后发现肖经民发出咿呀的声音很紧张。这时他的同伴说,他俩下午在隔壁乡的山林里采山货,由于突然下暴雨迷了路,随后被当地人发现送往了当地乡政府,这才着急的联系了帮扶干部王伟。得知情况后,王伟和队员杨新星在山路崎岖、路况不熟的情况下,迅速赶往当地乡政府,连夜来回驱车2小时平安将贫困户及他的同伴接回家。虽然肖经民不会讲话,但他看到帮扶干部来接他时,他高兴的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扶贫先扶志,为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积极投入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孙啟在赣州市慈善总会的支持下,成立了柏树村赣州市慈善总会爱心超市,引进5万元物资。2019年国家扶贫日期间,孙啟通过积极动员和宣传,得到1位社会爱心人士和1个社会爱心企业,分别捐赠1万元爱心物资。通过建立爱心超市,对脱贫攻坚、乡村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救急救难等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每年建党节期间走访慰问老党员;建军节期间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军烈家属;重阳节期间开展敬老爱亲活动;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周期间组织在村学生开展谈心谈话、捐赠文具;动员单位党员力量结亲结对帮扶学业优秀的学生完成学业;动员社会力量捐款捐物,为贫困户家庭实现微心愿;为全村村民免费发放稻种……诸如此类的真情帮扶事例不胜枚举。近两年的驻村工作,最难忘的是群众充满渴望、真情和信任的眼神;最欣慰的是群众的困难得到解决后心存感激淳朴的神情和笑脸;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侃侃而谈,已然将这里当做了“第二故乡”,将当地的村民当做了亲人。
三、发展产业可持续。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脱贫质量和增加内生动力的重要支撑。为了增加“造血”功能,医院投入24万元为柏树村援建15亩大棚蔬菜基地。同时,大棚蔬菜基地可作为村集体经济,使用期限10年,可出租、可自种。为助力村产业持续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工作队鼓励全院干部职工消费扶贫产业基地辣椒4.6万元;医院食堂先后采购产业基地辣椒5000余元;医院国天物业消费扶贫4.4万元;医院各支部赴村开展党建活动,消费扶贫产业基地辣椒4000元;驻村工作队利用返昌时间,帮助同事、亲朋好友采购贫困户山货、山珍等1.2万余元。消费扶贫约11.1万元,增加了农户和村集体收入。
一砖一石皆用心,一草一木总关情。近两年来,工作队申请扶贫专项资金38.6万元,开展消费扶贫11.1万元;村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的0.78%下降至2019年的0.68%。2018年底柏树村如期退出贫困村行列。
如今的柏树村,静静地坐落于青山环抱之中,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洁净的乡道、醒目的宣传栏、绿油油的田地,还有一张张淳朴憨厚的笑脸。脱贫后的柏树村保持了素有的优良传统——敦厚勤俭、与人为善,在党和政府的指引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康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