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燕燕报道)11月23日下午,江西省肿瘤医院静脉置管室会诊了一位腹腔型输液港穿刺困难患者。资深静疗护士汪华萍凭借娴熟的专科技能成功穿刺,帮助患者顺利完成了后续的腹腔灌注化疗。
这位患者身上同时植入了两个输液港,一个是位于右侧胸壁的静脉输液港,供日常静脉输液使用,另一个就是位于左侧腹壁的腹腔型输液港。但患者当日下午准备行腹腔灌注化疗时,却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体型偏胖,腹部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层厚,穿刺时手法定位极其困难,且护士每次穿刺后无损伤针不易固定,腹壁回弹后穿刺针脱出。考虑到患者接下来的化疗药物灌注治疗,主治医师辛龙翔和护士袁兰带领患者前往置管室寻求帮助。
置管室汪华萍护士对腹腔型输液港再次评估,利用超声可视化操作,了解港体的大致深度后,确定19mm的无损伤针无法满足穿刺需要,决定使用针尖长度25mm的无损伤针进行穿刺。由于腹部脂肪的干扰,定位其实并不容易,而此时经历过多次穿刺的患者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因为一旦失败,无法经腹腔型输液港灌注化疗就需要重新进行腹腔穿刺。整个过程辛医师一直在旁边言语安抚,袁护士紧紧握住患者的手,“别怕,要相信汪护士,她的穿刺经验非常丰富,您大可放心”。
为了最大化的确保穿刺成功率,汪护士多次使用超声探头确定输液港位置,在局部消毒后,用双手拇指、食指分别向下固定基座,使基座有足够稳定的支撑后果断进针。当顺利抽出淡黄色、清亮的液体时,所有的人都轻呼一口气,患者的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为了降低无损伤针再次脱出的风险,在固定妥当后,医护人员们全程陪伴患者在置管室内进行腹腔灌注化疗。
的不好意思,连累大家都陪着我,这里的老师们也都下不了班了”。“没事,阿姨,您躺着别动,只要您顺利完成化疗,我们也就放心了。”这是汪护士温柔的回复,也是所有在场医护人员共同的心声。
六点多的南昌冬日里早已夜幕降临,寒冷刺骨,静脉置管室的灯光却依然亮着,里面时不时传来的贴心问候:“阿姨,还好吧,有不舒服您就说,我们大家都在呢”让人格外温暖。
解,完全植入式给药装置(简称PORT)是完全植入皮下,并可长期留置的输液通道,临床以静脉型输液港应用较为广泛,腹腔型则适应于腹腔转移需行灌注化疗患者,可多次重复使用,避免多次腹腔穿刺,大大降低感染等并发症,为腹腔化疗的应用提供了便利性。